中国金融改革为资产管理业带来更多机会

时间:2014-11-11 14:20 作者:cfa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2014年中国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化和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所做的努力,正在给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从众多的金融、财会机构招聘来看,对销售和投资管理人员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在机构方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简称“中投公司”,全球第四大主权财富基金)、中国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ecurity Fund)等机构投资者正在向离岸市场分散投资,并且越来越多地将投资组合外包给外部经理人管理。

 
招聘机构华德士(Robert Walters)驻香港的银行和金融服务业务副主管约翰•马拉利(John Mullally)表示,这将提升对专注中国市场的销售人才的潜在需求。
 
 
摩根麦金利(Morgan McKinley)驻香港的咨询师夏丽蒂•叶(Charity Ip)同样持乐观看法。叶女士专门负责为资产管理公司、私人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岗位招聘人手。
 
叶女士表示,近期资产管理行业与中国相关的招聘活动正在逐渐增多,如果算不上是突然猛增的话。
 
形成上述局面的部分原因在于,市场将中国内地和香港达成的基金互认协议看作是扩张业务的潜在驱动力,而不是值得立即采取行动的一个机遇。
 
目前这项基金互认协议仍在等待北京方面的批准。在获批以后,该协议将允许在香港注册成立并获授权的基金在中国大陆销售,反之亦然。
 
叶女士称,总的来说,销售职位的市场需求更大,薪酬前景也比亚洲地区基金管理行业的其他工作岗位更好,特别是在香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
 
销售和市场营销长期以来一直是香港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职位类型。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简称香港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在香港的32188名基金管理公司雇员中,约有四分之三负责的是销售和市场营销事务。
 
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张灼华(Alexa Lam)在去年12月的一个会议上发言称,监管层一直在致力于加强市场的投资组合管理以及基金管理能力。
 
香港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基金互认协议就是香港证监会努力推动的项目之一。
 
马拉利和叶女士都确信,投资组合管理类的职位数量将出现增长,但这种增长并非局限于香港,而是体现在整个亚洲地区。
 
至于具体的资产类别,现阶段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似乎是与固定收益产品有关的职位。
 
招聘公司Hays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区主管克里斯•米德(Chris Mead)表示,近几个月来,固定收益领域出现了大规模的招聘潮。
 
Harvey Nash Executive Search Asia Pacific的金融服务业务主管马克•巴洛奇(Marc Baloch)则表示,精通多元资产投资策略以及私募股权业务的投资组合经理在亚洲地区将拥有更多的职业机会。
 
在职位要求方面,马拉利表示,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简称CFA)虽然更好,但这对于销售类职位来说“绝非必要条件”。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他指出,这类职位更多靠的是人脉。
 
至于和投资组合管理有关的职位,米德表示,企业一般偏爱具备较强量化分析能力以及行业相关才能的候选人,后者可以从候选人自己的投资组合看出。
 
他表示:“除了来自名牌大学的高质量文凭以外,拥有CFA资质也是优势。”
 
译者/马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