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行里,这个"潜规则"没人会告诉你,会看财报的CFA执证人月薪翻三倍!

时间:2019-03-20 09:22 作者:CFA 来源:未知

    进入投行,也有潜规则!你知道吗?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六月,国内已有二十多家券商的人均薪资达到了五十万以上,其中8家甚至达到了人均百万。

    内资投行的新人遇上较好的行情,Bonus 甚至可以拿到3年的薪资,毕业第一年就可以实现年薪百万,有时候还会略超过外资投行的年薪水平。

    PE、VC的收入情况和投行类似,全国20万 PE/VC 从业者的平均薪酬水平为30万至90万,项目的奖金及分成真的可以做到“开张吃三年”。
cfa
    网传高盛的薪资标准

    从投行内部分工简单的来看,至少有承揽和承做两部分:

    承揽需要出去谈项目,人脉资源就至关重要;

    承做虽然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脉,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逻辑思维、清晰的预判能力来做后续的尽调等工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多年的投资经验或行业工作经验之上的。

    顶级金融机构的好“钱景”、高平台、强人脉,使得它越来越成为在职人士跳槽的热门选项。

    而且,与缺乏经验的应届学生相比,现在绝大多数顶级金融机构更愿意要有丰富工作经历和相关实务技能的经验人士。

    跳槽进入顶级投行,PE/VC

    需要跨过哪几个“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即便拥有Target School的学历,并不代表顶级投行的门槛就为之降低。在经过硬性条件的筛选后,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那些核心的技能。

    因此能否进入顶级投行,除了某些具有特殊背景的二代们,要明白两个潜规则:

    潜规则一:应届生名校光环加身

    应届生来说,进入顶级投行,国外顶级学校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越来越成为刚需,即使是国内的一般投行VCPE,至少也要是985、211的研究生。

    潜规则二:实务经验、技能突出

    与之相比,社招人员名校光环的重要性相对稍微弱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对于经验和实务技能的更高要求。

    财务报表分析是基本功不必多说,专业的投行er必须具备财报的分析能力。

    此外,通常在做项目的时候,还需要进行盈利预测和估值分析,因此估值建模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即使小的VCPE要求可能没有那么严格,但顶级投行er是必须掌握这个技能的。
cfa
    据LinkedIn与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教研室合作数据,投行工作最基础的三大技能分别是:建模、投资银行业务、估值。

    而对于这些技能的考察,基本会在正式进入机构前的笔试面试阶段就会考察到。以面试环节为例,经常会被问到此前做过什么项目,担任什么角色等,如果没有很能拿得出手的投资经验背书,譬如主导投资了XX独角兽的A轮,或参与XX公司的IPO这类,就更需要过硬的相关知识储备和对实操案例的了解。

    一位香港投行er说:当年高盛笔试,有道题估值建模没建好,回想起来,那时候如果懂得这些就好了:

    不同行业的财务报表有什么不同?

    商业、财务、法律的尽职调查要点分别是什么?

    可比估值法究竟适用于什么样的企业?

    如何快速收集公司和行业信息?


    而这些内容,不仅是上学课本中不会教的,即使是一些金融小公司的培训体系,也不会教你怎么分析财报、怎么建模,更不用说是更高阶的DCF现金流估值等。

    大部分从业者只有一些零散的感知,却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更不用说是看懂行业发展趋势。即使是进入了行业,也难跳脱出只能做辅助性工作的怪圈。

    潜规则一的名校光环只有靠你们自己去奋斗了,魔女在这里告诉你一些关于潜规则二的技能——看财报,好好学习吧!

    带着这36个问题看财务报表

    最近“刘强东教奶茶妹妹看财报”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可见无论是要做“王的女人”还是“王的男人”,会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行业地位那是必备技能。

    很多朋友说我没有东哥教我学习呀...别担心,分析君这就把财报的相关内容安利给你们!

    在看报表之前,首先需要得找出一些关键的问题,作为交易者,最好带着问题在财报里找答案。

    如果报表是真实可靠的,你知道哪些指标能看出企业经营是否正常吗?

    其实可以通过 36 项关键问题点去展开分析

    1、企业销售业绩是反映还款能力的真实写照,基于此,银行首当其冲会将目光锁定在企业三年来的销售收入上,与此同时,可以看出企业的销售收入情况是愈加渐入佳境,还是陷入窘境。

    一般来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大于 8%,说明该企业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不足 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生命末期了。

    2、企业近三年的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分别是多少?三年来这些数据的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怎样的成长曲线,原因几何?是企业竞争乏力,是行业不景气,还是企业具有季节性销售模式,诸如此类的种种猜测会迅速在信贷员的脑海中跳转。

    3、企业近三年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是多少?资产负债率与行业总体特征是否趋同,保持步调一致。

    4、企业近三年的经营现金流量是多少?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额又是多少?若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那么为何企业总向外掏钱,导致荷包扁扁。

    5、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是多少?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剩余的运营资本有多少?

    若流动负债处于高位,是什么原因所致?是企业出现短贷长用的现象,还是显现出山穷水尽的迹象?

    6、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上,有哪些应收账款的账龄超过 1 年,它们中有多少会沦为呆账,企业是否按照财务制度制定坏账准备。

    7、应收账款的客户群体是单一化,还是零零散散、较为分散,它们是否有债务违约或取消合作的可能性。

    8、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是快如飞瀑,还是慢如蜗牛,是否符合同业标准?

    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大于六,速度越高,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

    资产流动性既然就有了保障,偿债能力当然也不会受拖累。

    9、正所谓勿以“数”小而不为,当收入增长率敌不过应收账款增长率时,银行异样眼光也会向企业投射过来,眼神中夹杂着一丝疑惑,好像在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还是市场竞争环境加剧所致。

    10、查看企业库存商品明细账,摸清其收发结存的情况及规律。

    11、了解囤积在企业 1 年以上,不易变现的库存商品和半成品分别有多少。

    12、产品售价以低于采购价出售时,损失达到多少?存货是否计提跌价损失。

    13、存货周转速度,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

    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当然越是一件好事,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流动资金能够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为偿债能力上了一道安全锁。

    14、存货增长额是多少?存货增长额与销售收入增长额之间的关系?与固定资产增长额之间的关系?与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

    15、存货发出时,企业采用了哪种计价方式?是实际成本计价法还是计划成本计价法,采用后对当期利润和成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16、存货当下存放在何处,是场内还是场外?存货是否已被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派上用场,质押给他行或第三人。

    17、查看预付账款明细,将采购价与市场价格做比较,看是否合理,且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18、其他应收账款明细是什么?

    如果企业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总额 ≥10%,则应审核其他应收款。

    要求核实说明该企业其他应收款的主要项目,以证实是否存在抽逃投资、大额资产转移现象,同时要对其他应收款的回收性进行审核说明。

    一般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具体项目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预付账款转入等。
cfa
    19、固定资产明细是什么?产权是否明晰?

    20、固定资产是否已抵押登记给他行或第三人?

    21、企业采用了怎样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还是年数总和法?采用后,对当期利润带来哪些影响。

    22、固定资产入账依据是什么?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购买价值是否相符?固定资产评估入账的依据是否充分?评估价值是否过高?

    23、生产设备是具有时代感还是富有年代感?其是否具备可变现为王的魅力。

    24、在建工程的总投资多少?已投资多少?竣工验收还需投资多少?在建工程投入使用对未来销售收入、利润、融资需求的影响?在建工程是否已抵押?

    25、有禁止转让或补交土地出让金后转让的要求?土地是否已抵押?

    26、固定资产是否已出租?出租合同的期限和付款方式是什么?出租价格是否合理?承租人是否同意租赁人违约时解除租赁合同或将租金缴纳给银行?

    27、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票据明细?各银行授信金额多少?授信余额多少?到期日?利率水平?是否逾期?五级分类?担保方式?是否有短贷长用现象?

    28、应付账款明细?应付账款期限是多少?一年以上应付账款有多少?是否已违约?是否有纠纷?

    29、应付账款增长额是多少?是否高于往年增长额?是否高于平时增长额?是否有调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嫌疑?

    30、预收账款明细?预收账款金额与合同约定生产进度是否相符?是否已开出预收账款保函?

    31、企业营业税缴纳多少?企业进项增值税多少?销项增值税多少?是否与税单相符?与报表销售收入是否匹配?

    32、企业是否享受各种税费减免政策?是否享受各种补贴?

    33、企业实收资本多少?注资方式是什么?是否抽逃?

    34、企业资本公积计账是否合理?固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符合市场价格?

    35、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入量占销售收入比是多少?

    36、投资收益率是否符合同业水平?投资收益中获得现金的比率是否正常?长期投资是否存在不良资产?

    如何快速浏览陌生上市公司财报?

    对于一个陌生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一般这样快速来浏览:

    1、先看利润表的结构

    浏览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金额和大致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初步印象。

    看看最近两年利润表的变动,对经营状况的变动建立初步印象。

    接着再看利润表的盈亏与现金余额的增减变动对应关系如何,如果一个公司很赚钱,比如腾讯一年收入 400 多亿,净利润 100 多亿,会好奇他的现金余额是不是也多了 100 多亿,如果是的话那 OK 确实够赚钱;

    如果不是,会去看现金流量表,他到底钱花哪去了,或者是赚了但没收回来;

    如果钱花在购买固定资产或公司并购上,那就去看资产负债表是不是相应增加了这些资产,以及进一步看能否挖掘到这些大额新增资产或并购有何目的以及是否合理(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蔽的关联交易是最容易进行利益转移的)。

    2、浏览附注中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的明细和变动

    收入在我看来是最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项目:

    一方面公司经营状况和趋势都体现在收入之中,理解公司的收入内容、结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趋势较为重要;

    另一方面,大多数行业中,会计收入确认相与一般人的商业常识和理解十分贴近,不像成本确认那么复杂(像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成本的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容易出错。假设利润率为 10%,如果成本多计了 1%,利润可能就减少 9% 左右)。

    对于收入,比如看云游 Forgame,会从两个维度列表披露自主研发运营游戏的分成收入和推广运营分成收入明细、比例和每年变动,以及游戏发布和退市的数量和分布,甚至告诉你研发者和推广运营者的利益分成大概是 2:8。

    对于成本费用,主要也是看结构和内容,比如对 Forgame,我会看他的人工成本有多少,推广费用有多少。

    3、浏览资产负债表结构

    看两年现金余额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收入支出分布。

    拿应收账款余额除以月均营业收入,看应收账款到底大致相当于几个月的收入(应付账款类似),掂量一下靠不靠谱,无法掂量也可以知道一下有个底。

    现金+各种应收应付款的净额可视为一个公司可确定的类现金资产(补充:A 股个别公司预付账款很大的,在会计上经常是做错账,比如将预付购置固定资产计入了流动资产)。

    土地和房产的市价和账上价值差别比较大,需要单独拿出来划分出来看,专用机器和软件、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商誉大多数时候可以视为低价值或无价值资产,因为卖出去不值钱,而其挣钱能力已经纳入利润表分析中已反映的盈利能力了。

    (看利润表是想知道公司最近几年都挣了多少钱以及增长率如何,可以粗略但不太合理地匡算它未来 10 年能赚多少钱。看资产负债表是想知道公司现在手上有类现金资产。这两者加起来就是公司的绝对估值,不准确,但可以心里有底。看利润表比看资产负债表要花时间得多,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八九不离十;但看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了解背后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竞争状况和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来预测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和增长率,才是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地方。)

    4、关于现金流量表

    学过会计的就知道,现金流量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倒算出来的,并不是每一笔现金流的汇总(官方指引就是这样编制的,也没有公司做账会去精细到划分现金流量类别)。

    所以,现金流量表并不重要,因为他所反映的事实,已经分散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里面,他仅仅起到辅助作用。

    (比如:一个公司赚很多钱,现金却没增加,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我需要去看费用支出情况和资产增减的情况来了解公司的现金到底花去哪了;有了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把现金流量表当作去目录去查看,就可以更快定位现金增减在哪里)。

    另外,现金流量表涉及较多计算过程,如果编制者不细致还容易会算错,再之现金流量表有些项目是列示「总额」还是「净额」编报表的人也很容易出错,看报表的人自然就会不太肯定或信任。

    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我看来,仅仅是一个承担一个现金流量目录的角色,而且还要小心它到底有没有计算对。

    5、财报中常常忽略不看的东西

    1)税项:


    税务是最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之一。但可能我比较另类,我几乎从来不看(主要是因为即使逃税但一般交易者也不易看懂);因为上市公司相对守法,只要按规定交税,如果你了解税法,那它是怎样就是怎样了,无关一个企业的盈利和成长能力;

    2)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无关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它所产生的一次性后果已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了(比如政府给公司补偿发了 100 万元,这 100 万元已经变成现金体现中公司的现有价值上了,在利润表上我会当他没发生过);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我才会去看;

    3)其他不重大的财表项目:

    比如如果其他应收款金额一直都不重大,我就完全不看他了;

    4)大多数会计政策:

    财报中会有会计政策的长篇幅,我只会选择性看个别独特的东西,比如制造业中的折旧政策,收入成本很难划分的公司采用的确认方法,其他大多数完全忽略。即使有公司会通过会计政策做文章,但普通交易者不一定能看懂。

    6、寻找业务接近的公司财报来做比较

    将财报浏览完后,就已经大体上了解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营状况,包括利润率是多高,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等等。

    但是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难判断经营收支是否符合商业逻辑,这就需要尽可能需要寻找业务接近的公司财报来做比较,这也应该是所有财报使用者避免不了要做的事。

    看单一公司的财报只能看到单一的事实,而缺乏一个衡量比较的基准容易会使人缺乏方向感,如果能做到纵观同行业、相近行业和不同行业的财报,看财报就能在心里有所比较,心里更有底,所以,到底还是得多看。

    而对于估值,专业投资或分析人员会将多年财报数据罗列出来,采现金流量折现等方法进行估值,估值涉及假设过多从而难以量化准确,但依然有重大参考意义;

    对于时间有限的业余人士,拿最近几年的利润和净资产做一个粗略的估值计算,在考虑股票流动性产生的财富放大效应的基础上,与市值做比较,也多少可以让自己心里有些底。

    如果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的丰盛。

分享: